常见蟑螂—德国小蠊生物学特性
德国小蠊
德国小蠊一是世界性家居害虫和人类疾病媒介害虫。德国小蠊属于昆虫纲、蜚蠊目、姬蠊科、小蠊属,是世界性室内卫生害虫,它污染食物、传播疾病,造成重大经济损失。近年来,我国各地德国小蠊危害日趋严重,是我国室内最常见的小蟑螂。
蟑螂专辑
德国小蠊形态特征
体小型。谈赤褐色,雄虫狭长,雌虫较宽短。前胸背板褐色,中央有两条深赤褐或黑褐色纵条垃黑纹宽度比其间距为狭。前翅狭长。各足细长.多刺。雄虫体长10—13mm,前翅长9.5—11mm;雌虫体长11—14mm,前翅长11.5mm。
德国小蠊生活史
德国小蠊为不完全变态昆虫,一生有卵、若虫、成虫三个生活时期。德国小蠊从卵发育到成虫完成一个世代周期需2~4个月,时间长短与环境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。在适宜条件(气温28℃、相对湿度60%)下,成虫在羽化后第3~5天就有交配行为。雌虫在交配后2—3天产出卵鞘。卵鞘形成后挂在雌虫腹部末端,待若虫孵出后脱落,卵鞘孵化期约18天,平均每个孵出若虫39只。若虫蜕皮5次,有6个龄期,发育历期37天,羽化为成虫。雌虫一生产卵鞘4~10只,成虫从羽化、产出卵鞘到孵化出下一代若虫需25天。整个生活史需62天,一年可繁殖3—5代,一对成虫的潜在年繁殖量近干亿只。
德国小蠊栖息习性
德国小蠊是一种群居性的昆虫,白天它们一般躲藏在阴暗、潮湿、有食物和水之处,如缝隙、孔洞和管道中。夜间出来寻找食物、水和进行交配。如果白天看到德国小蠊,说明种群数量很大,或食物和湿度不足。德国小蠊对湿度要求较高,窝巢距水源和食物一般不超过4m。断绝水、食物,德国小蠊只能存活2周;但若提供饮水,德国小蠊可存活1个月以上。
内容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河北赛为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
有害生物防制A级资质,您身边的专业虫害防治专家!
联系电话0311-87876262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