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:2023年河北省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
石家庄杀虫灭鼠公司
为切实做好2023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,确保夏粮生产安全,持续推进农药减量控害,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制定了《2023年河北省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》。
一、防控目标
重点防控:小麦条锈病、白粉病、赤霉病、蚜虫、吸浆虫等重大病虫,兼顾麦蜘蛛、纹枯病、茎基腐病、根腐病等。
防治处置率90%以上,综合防治效果85%以上,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%以内;化学农药使用量明显降低,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56%以上。
二、防控策略
坚持因地制宜、分区治理、分类指导的原则,抓住重点地区、重大病虫、关键时期,实施绿色防控、统防统治,实现科学防控、农药减量控害,确保小麦产量和品质安全。
三、防控重点
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,明确主攻对象,兼顾次要病虫,综合防控。
1.中南部麦区:以条锈病、白粉病、纹枯病、茎基腐病、麦蚜、麦蜘蛛、吸浆虫为主,兼顾赤霉病、地下害虫等。
2.北部麦区:以麦蚜、吸浆虫为主,兼顾条锈病、白粉病、麦蜘蛛、地下害虫等。
四、技术要点
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主攻对象,因地制宜,分类施策,统筹兼顾,综合防治。在小麦生长全过程,严密监测小麦条锈病,落实“发现一点,防治一片”的防治策略,及时控制发病中心;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.5%~1%时,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,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。防止大面积流行危害。
防治药剂:可选用三唑酮、烯唑醇、戊唑醇、氟环唑、丙环唑、嘧啶核苷类抗菌素、丙唑·戊唑醇等。严重发生田,应隔7~10天再喷1次。要用足药液量,均匀喷透,提高防治效果。
1.返青-拔节期。重点防控纹枯病与茎基腐病,兼顾白粉病、蚜虫、麦蜘蛛等。
当纹枯病病株率达10%时,可选用戊唑醇、丙环唑、烯唑醇、噻呋酰胺、井冈霉素、多抗霉素、木霉菌、井冈·蜡芽菌等进行防治。
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区,由于登记在茎基腐病上的农药较少,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、噻呋酰胺、氰烯菌酯、醚菌酯、吡唑醚菌酯、嘧菌酯·丙环唑、氰烯·戊唑醇、丙唑·戊唑醇等防治镰刀菌的药剂防治。要注意加大水量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,以确保防治效果。
麦蜘蛛早期可通过保护利用天敌控制,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达200头以上时,即选用阿维菌素、联苯菊酯、马拉·辛硫磷、联苯·三唑磷等药剂喷雾防治,同时可通过深耕、除草、增施肥料、灌水等农业措施,降低田间虫量。
苗期蚜虫当蚜量达到百株500头以上时,应进行重点挑治。
2.小麦孕穗-扬花期。重点防控赤霉病、吸浆虫,兼顾麦蚜、白粉病、条锈病等。赤霉病坚持立足预防、适期用药的防控策略。
一是适期用药。掌握小麦扬花初期这一关键时期,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,立即组织施药预防,降低病害流行风险。针对吸浆虫,重点应做好成虫期防治,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、氯氟·吡虫啉等药剂喷雾,重发区间隔3天再施1次药,确保防治效果。
二是对路用药。在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抗药性的麦区,停止使用多菌灵,选用氰烯菌酯、戊唑醇、丙硫菌唑等单剂及其复配制剂,以及耐雨水冲刷剂型,并注重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。
3.小麦扬花-灌浆成熟期。重点控制麦蚜、白粉病、条锈病等。
一是实施“一喷三防”。选用氟环唑、噻虫嗪等高效低毒安全的杀菌剂、杀虫剂,并与生长调节剂、叶面肥、免疫诱抗剂等科学混用,药肥混喷,综合施药,防病治虫,防早衰防干热风,一喷多效。
二是适时抢收。小麦成熟收获期,及时收割、晾晒,如遇阴雨天气,应采取烘干措施,防止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湿度过大,导致赤霉病菌再度繁殖,造成毒素二次污染。
五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强组织领导,压实属地责任。各级植保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,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,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,积极组织发动农户、农民合作社、专业服务组织、种粮大户等开展小麦重大病虫防控工作,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。
(二)加强监测调查,科学指导防控。在系统监测的同时,各级植保机构要开展病虫基数调查,掌握当地麦田病虫害发生情况,确定重点防控对象,科学指导防控。在病虫害防控关键期,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,面对面、手把手指导防控,确保技术落到实处。
(三)开展统防统治,确保高效防治。要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,充分新型、大型植保机械的作用,鼓励基层新型农业服务主体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大力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,努力提高麦田病虫害除治的机械化水平。
(四)实施绿色防控,强化示范带动。深入开展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,辐射带动昆虫天敌、免疫诱抗技术、生物农药、微生物制剂等非化学农药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。同时,强化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,普及绿色防控、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技能,促进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大面积推广应用,稳步提升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。 |